這兩天職棒圈最熱門的話題,應該就是「與棒球比賽不相干卻又與臺灣職棒相干」的職棒啦啦隊女孩以「中職啦啦隊」的身份去幫某一總統候選人站臺後,球團立即展開自清後引發的種種狀況。對於「職棒相關人員」與「政治」之間的互動該如何自處,巨砲兄「對伊梓帆事件之我見」與陳穎「『伊梓帆事件』與林智勝『逆轉勝事件』的差別」這兩篇的論點,筆者舉雙手雙腳贊成,
多寶老虎機
因此本文不擬對此事件再做評論,而是與大家分享與此事件有相關的一段棒球往事。 時間回到1995年,那年,以「快樂、希望」為號召的陳水扁才剛就任臺北市長,中華職棒正要進入早年狂熱期尾聲的職棒六年,那時最受注目的一本書,是以煽動「恐共」情緒,以中共即將攻臺的假想而大賣的《1995閏八月》;在政治上,以「捍衛中華民國」為號召的新黨,雖在前一年臺北市長選舉落敗,支持率卻大幅提升,大有與國民黨和民進黨鼎足而三的氣勢,積極準備在年底的立委大選開疆拓土;另一個比較「平和」但競爭更激烈的戰場則在各大書店的雜誌區:各家棒球雜誌正在進行一場你死我活的大廝殺。 在那個年頭,除了從職棒元年就發行,代表聯盟官方的《職業棒球》雜誌外,時報鷹外的各球團也積極發行球團專屬雜誌,如味全龍的《龍族》、俊國熊的《俊國雜誌》、三商虎的《虎虎虎》與統一獅的《獅子棒》雜誌,都成為書報攤的競爭者,但人氣最旺、銷售最佳的,除了聯盟官方的《職業棒球》外,還是球團雜誌的開創者--《兄弟雜誌》。而且當時《兄弟雜誌》在鬼才廖士堯的領導下,許多主題企劃甚至還超越《職業棒球》,成為當時市場上最有趣的棒球雜誌。【作者按:廖士堯在1994年兄弟獲得上半季冠軍後不久即離職,
金好運娛樂城
本文提及的時間正在中華職棒聯盟任職,因此與本文提到的《兄弟雜誌》編輯完全無關,特此說明】 但就算內容與銷售都名列前茅,《兄弟雜誌》的經營仍相當艱困。 為什麼?因為廣告不足。 筆者日後因為某些機緣,得以接觸從事雜誌相關工作人員,這才知道不管訂戶與門市銷售有多強,那些收入頂多只能打平,雜誌要有利潤,唯一的管道就是「平面廣告」,尤其是「全彩平面廣告」的賣出狀況,更決定當月老闆的嘴角是上揚還是下垂。也因此所屬廣告AE能否幫雜誌拉到足夠的廣告,就成為雜誌能否存活的重要關鍵。 1995年6月,發行第35期的《兄弟雜誌》,封面人物是今年曾來臺參與活動的路易士,這並沒有什麼稀奇。 但是打開內頁,在〈編輯室報告〉的對頁,出現了這則廣告,以及讓人熟悉的藍色車輪標誌:
封面故事結束後,出現了這則廣告,另外有熟悉的綠色旗幟與五個大字:
又一篇文章結束後,出現的廣告是這個:
沒錯,在這期的《兄弟雜誌》,刊登了政黨廣告,而且不是「獨沽一黨」,是「三黨均霑」,每個檯面上的大黨都有一頁全彩平面廣告,誰也「不得罪」。 這不是很完美嗎? 而且從這三則廣告可以看出,
賓果賓果
因為兩個泛藍的黨都知道這則廣告會登在棒球雜誌,
RSG麻將發了
因此在版面設計上都盡可能與棒球做出關連;民進黨可能因為預算因素,直接套用「基本格式」,並沒特別為棒球雜誌「量身定做」;新黨當時的宣推人員可能比較年輕,因此除了用特別訂製的「新兄弟黨」當廣告slogan,更用地圖與人的互動,來暗示「臺北球場」的主要人潮與兄弟有關,希望藉此多拉幾位象迷認同新黨理念,算是三則廣告製作最精良的一則。 直接在棒球雜誌刊登政黨廣告,《兄弟雜誌》應該是創舉。或許當時拉廣告的AE心裡想的很單純:「反正我沒有偏袒任何一黨,也是每個大黨都給一則全彩平面,在這樣『公平』的處置下,既能讓三黨都可以接受,也能讓雜誌增加穩定收入,豈不是兩全其美?」 但結果是,《兄弟雜誌》被球迷罵翻了(不只象迷,但象迷罵最兇),逼到當時雜誌社僅次於發行人(洪騰榮)、社長(洪杰、與前位皆為洪家五兄弟之一)的第三號人物--施正偉副理必須在下一期的編輯室報告特地撰文致歉: 在那篇名為〈清新健康,不為組黨〉的編輯室報告,施副理再三強調《兄弟雜誌》雖非聯盟刊物,但仍「秉持著『清新健康』的原則,竭盡所能地為本刊的文字、圖片及廣告把關」,也說明上一期的廣告讓許多球迷質疑兄弟是否要跟政黨結合,施副理除了鄭重道歉,也再次強調「自始至終都不會特定支持某一政黨」,也強調球團對「政治」是外行,
多寶老虎機
也「從來、也不會涉足這一方面的事務」。就這樣,職棒史上亙古至今唯一一次的棒球雜誌刊登政黨廣告事件,
魔龍之戰
也就此劃上句點。而之後中職球團對於「政治」這一塊更是極度謹慎,盡可能的不做任何「選邊」的表態,更遑論可能造成「瓜田李下」嫌疑的任何行為。 或許這件往事,可以讓更多人明白為何現在的中職球團會如此的刻意在選前避免任何有可能給人造成「選邊」印象的各種行為。最後來個同場加映,在那期《兄弟雜誌》那三則政黨廣告之後的下一則,是這組父子的「公益」廣告,現在看了更讓人覺得﹍﹍(空格的詞彙就讓各位讀者任意填寫) ,